第(1/3)页 第二天上午,文物追回小组临时借用的一间会议室里,气氛显得有些肃穆又带着几分新奇。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空气中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束。陈阳站在一块擦拭干净的白板前,白板上已经写下了几个关键词:图录研究、保证金、买方佣金、竞价策略…… 台下坐着的,是宋青云精心挑选的团队成员。有几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专家,他们是陶瓷、书画、青铜器等领域的权威,学识渊博,但此刻眼神中却带着对未知领域的些许茫然;也有几位像谢明轩一样年轻的研究员,脸上写满了好奇与求知欲;宋青云自己则坐在前排,手里拿着笔记本,神情专注。 陈阳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全场,脸上露出一个沉稳而令人信服的微笑。 “各位老师,前辈,”陈阳站在会议桌前缓缓开口了,声音清晰而平和,“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国家文物领域的翘楚,论学识、论眼力,我陈阳是晚辈,需要向大家学习的地方很多。” “但今天,宋组长让我来讲讲国外拍卖行的门道,那我就斗胆,把我所知的一些规则和可能遇到的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次出去,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国家的脸面和决心,所以,知己知彼,至关重要。” 他顿了顿,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了“第一步:拍卖前准备”几个大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参加国外拍卖,尤其是佳得、苏比这样的大行,准备工作必须做足。”陈阳拿起一支马克笔,“首先,是研究拍卖图录,英文就是CatalOgUe,主要不仅仅是看图片和估价。” 他详细解释道:“图录上的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斟酌。描述性语言,比如‘据传为……’、‘风格类似于……’,这往往意味着出处不是特别清晰,需要警惕。” “而如果明确写着‘源自某某著名藏家旧藏’、‘著录于某某权威书籍’,那它的身份就硬气很多,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作为老牌拍卖行的佳得和苏比,这方面经常会给拍卖者设下迷魂阵!”说完,陈阳重点敲了敲桌面。 “我举个例子,”陈阳说道,“大概是1995年,伦敦一家不算顶级的拍卖行,上拍过一件清代粉彩瓶,图录描述是:具有乾隆时期风格,估价8-12万英镑。” “当时有位国内去的朋友,觉得器型、画工都不错,没太在意那个风格,最终以高出估价不少的15万英镑拍下。” “结果回来请多位专家一看,普遍认为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仿品,市场价值也就两三万英镑。这就是吃了没细究图录描述的亏。在国外,Style Of......是明确风格,而In the manner Of...’代表仿什么什么风格这类词,往往是免责声明,暗示可能不是真品或者年代有疑问。” 台下一位老专家扶了扶眼镜,微微点头,在本子上记录着。 “其次,预展至关重要,一定要参加预展!”陈阳强调,“图录印得再漂亮,也一定要看实物。” “看胎质、看釉光、看修足、看磨损痕迹……这些各位老师都是行家,我不班门弄斧。但我要提醒一点,国外拍卖行的灯光布置很有讲究,有时候会刻意营造氛围,弱化某些瑕疵。” “所以,最好能自带一个高光手电,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