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黄巾之乱 第一百二十七章 战略与战术-《重生东汉末年》


    第(2/3)页

    况且,黄巾贼寇二十万大军对战官军四万人,近二十五万人的大军团作战,便是决战也不可能是一天两天能打完的。郭斌若是稍微圆滑一点儿,待得到官军大胜的消息后,再星夜赶来抢功劳,以阳翟与长社的距离,也是毫无问题的。这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官员,最“标准”的做法了。

    可是郭斌自得到天子诏令,二话没说,便派人前来联络皇甫嵩大军。待得到皇甫嵩的书信后,便马不停蹄地赶来长社外围。皇甫嵩并未交给郭斌明确的命令,而是让他借着骑兵的机动性择机进入战场,这一是对郭斌的尊重,是对他战术素养的信任;二是知道郭斌此来全是骑兵,若是让他进了长社城,便丧失了骑兵的机动性,其威慑力和杀伤力无疑会削弱很多。

    皇甫嵩虽看重郭斌这个人,对于新近成军的这七百骑兵却并未抱有太大的希望。对于这七百骑兵的由来,身为左中郎将的皇甫嵩自然是有所耳闻的。他知道这是一只年轻的部队,而且并未经历过什么大战。

    若是郭斌所率领的是当年追随光武皇帝打江山的那支越骑营,皇甫嵩相信可能会有奇迹发生,可对于这些新兵,他着实不敢抱有太大的期望。所幸骑兵机动能力极强,以郭斌之才,便是不能大获全胜,保证自身的安全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是皇甫嵩万万没想到,郭斌竟然是站在官军主帅的角度看待这场战役的,他心中所想的竟然是如何利用手中的七百新兵扭转官军目前的颓势。这让皇甫嵩出乎意料之外,心中亦是愈发看重郭斌。

    皇甫嵩虽不是党人,却与士人阶层关系甚密,跟卢植更是莫逆之交。因此,熟悉卢植性情的皇甫嵩看到这个高傲倔强,甚至有些呆板的老友竟然对阳翟县一个默默无名的毛头小子另眼相看时,他便对郭斌很是感兴趣了。

    直到郭斌在阳翟令任上,上书朝廷,奏请扩大阳翟县城近三分之一的规模,久居基层的皇甫嵩看到郭斌竟能凭着一个县的力量生生安置了三万多流民,心中便多少对卢植的眼光表示赞同了。这个郭斌,起码是个有仁爱之心的能吏。

    后来大皇子刘辨在阳翟遇袭,郭斌一封奏折直达天听。并未有多大的波折,便有了天子立储的消息。此时的皇甫嵩,已经对郭斌极为好奇了。他万没有想到,郭斌非但是有能力、有才华的一方父母,更是一个极有政治头脑的官员。

    最近,黄巾乱起,皇甫嵩正考虑着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力劝天子废除党~禁,便听说了郭斌上书天子,要求废弛党~禁的事情。心中既暗暗赞叹初生牛犊不怕虎,又怕他因为此时出头而遭到宦官报复,正在他暗中联络一帮老伙计,想要集体上书帮郭斌一把的时候,天子便下发了大赦天下的诏令。郭斌这是将一干老家伙努力了十几年的大事,不动声色地便办成了啊!

    此时的皇甫嵩,对于郭斌便是佩服万分了。他皇甫嵩是将门之后,叔叔皇甫规是东汉名将、凉州三明之一,父亲皇甫节曾任雁门郡太守,久为边将,而皇甫嵩本人,更是自从被天子公车征辟为侍郎后,迁任北地太守,后来久居边陲,为大汉朝戍守边疆。可他虽长于兵事,于治理一方,则不过因循而已。他实在没想到,世上竟有郭斌如此文武双全,又洞明世事之人。

    因为他所接触的人中,以卢植才能最高,文武双全。可是却过于耿直,行事也不太懂得变通。而官场上最不缺变通之人,可往往便等同于官僚,于才学上所欠颇多。而郭斌虽然年纪不大,却是文能安邦,武可定国,政治手腕更是高超得很,实在是皇甫嵩平生仅见。
    第(2/3)页